近一段时间市场轮动很快,整个二级市场显得并不稳定,一些行业大红大紫,还有一些行业波动连连,就在此时,一些行业基金经理十分高调,管理的基金也迅速升级成投资者眼中的网红产品。但是,还有一些基金经理,依旧低调行事,只做自己能力圈内的投资,仿佛外面的喧闹世界,并不能激起心中任何波澜。中欧基金的蓝小康就是其中一位。
网红基金经理AII in 成也萧何败萧何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主动型基金的年内最佳收益率已接近60%,某基金公司的体育文化基金,年内涨幅46%,某移动互联基金,年内涨幅也将近50%,从名称上看,这些基金都属于某个行业主题,得益于这些行业的突飞猛进,相关主题基金也有如神助。
往前追溯可发现,在白酒基金让位之后,医疗基金与半导体基金迅速霸屏,没多久新能源行业主题基金则抢得C位,而如今,基金持有人眼中的“小甜甜”已变成了“牛夫人”……结果不难看到,在频繁的行业风格轮动之中,简单粗暴的AII in投资,也一次次地打造出网红基金经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边是投资者过分看重短期业绩,也有基金经理因市场轮动而求存于市场的需求。
基金经理“AII in”某个单一赛道,往往获得超越同行的业绩,甚至逐得冠军,不过盈亏同源、路径依赖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一次风口上的成功,对年轻基金经理形成后续投资的路径依赖,是极为明显的。两年前,上海地区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因“AII in”新能源赛道而在2021年获得了全市场冠军,成为顶流网红的他,时隔两年的持仓依旧集中于新能源,结局可想而知。
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AI+传媒”上。数年前,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在单押互联网传媒赛道后,夺得了基金行业的年度冠军并成为2015年的公募一哥。不过,之后市场转熊,该基金经理仍继续重仓传媒赛道,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
对比风靡一时的网红,中欧基金的蓝小康则有些不同,蓝小康更注重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即投资盈利大部分来自公司的增长,拒绝纯粹概念式的主题炒作和跟风买入。本质上投资投的是企业,而非股票。在他看来,投资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对投资结果负责,更要对投资过程负责,投资收益要说得清,道得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资收益的可持续性,获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
以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为例,虽然单年度没有极致出彩的业绩,但胜率高,中长期业绩亮眼。自2018年4月管理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基金收益率超过68%。均衡稳健的风格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配置,截至去年底,中欧红利优享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
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只有猪肉卷才是永恒的
某一次的成功可能是因为运气,而如今的市场行情变化很快,没有哪种策略是完美无缺的,重点是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要知道建仓的条件是什么,止盈止损,加仓减仓怎么设定,有一套很完整的逻辑,这样的操作模式才能复制。
我们应该听过“一年三倍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很多人赚三倍是靠运气,但并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而运气是不能复制的,因而靠运气赚的钱,往往又靠实力还回去了。
所以要想在变化的市场中稳定地赚钱,绝不是一次简单慷慨的“AII in”。
中欧基金红利主题策略基金经理蓝小康属于比较经典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在投资中偏爱低估值蓝筹股,严格要求估值,同时也会兼顾成长性,尤其擅长周期成长股的投资,关注组合整体的效率与平衡。
具体到中欧红利优享的核心投资策略,可以总结为“低估值+成长性+行业龙头”,优选A股、港股市场两地的低估值、高红利个股。
红利策略 蕴含在中特估里的一条暗线
如今,中特估这条主线很热闹,引得不少投资者与机构纷纷关注。但是,不少投资者只是看到了其中低估、高成长的层面。其实,“中特估”标的除了通信、基建、金融等显性条线走强外,还包括高股息个股等隐性条线,而提高分红率是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中特估”强势火爆的这5个多月里,以上证红利指数、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为代表的红利指数也不断走高。截至5月8日,红利低波100指数、红利指数、中证国企红利全收益指数年初至今的涨幅分别是21.60%、19.13%、19.69%!
红利,作为投资者所获的与持股比例相应的现金分红,常常由于附属回报的性质被投资主体忽视,然而其带来的收益却不容小觑。红利策略便是聚焦这支被忽视的回报的选股策略,它以股息率作为核心选股指标,选取长期持续分红、股息率高的一篮子股票,以期获取超额收益。
今年以来,红利策略组合涨势良好,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截至5月8日,今年已上涨14.76%,大幅优于沪深300和万得全A。
在今年一季报中,蓝小康也重点写到了今年中特估的机会:对于宏观经济和后续市场走势,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将比市场预期要强。目前看地产销售、竣工、服务业、出行等方向在确定性恢复。出口方面,诸如钢铁等重化工业的出口比预期强。我们仍认为经济复苏需要有强度和持续性,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认同和激励。
考虑到美国的衰退是大概率,我们仍认为内需方向最为重要。从这个维度,我们的组合主要配置在内需相关产业链上。
对于上游的配置,我们坚持长期的观点:逆全球化下上游的供给会被自主约束,资源国追求的是保持较高盈利能力而不是扩大市场份额。在未来的全球场景中,上游的利润分配占比较为确定。
而中下游无论是在盈利能力还是在资产定价层面,都面临着上游的挤压和利率定价的制约。因此我们认为上游公司的盈利回报较为确定。
即使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中下游的盈利下降有望将超过上游。因此无论是基于进攻还是防守,我们都认为高股息的油气煤资产能够战胜市场其他资产,也是价值风格投资经理非常重要的选择。
对于稳增长产业链,我们继续看好建筑、重卡、挖掘机等行业。
另外,大金融已经到了市场低位,未来有望贡献稳健的绝对收益。对于AI和中特估,这两个都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选择。
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是我们目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运营商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建筑、建材、石化等产业链也是我们这类风格的投资者较为偏好的,未来也有可能会广泛扩散到其他央企、国企公司的定价中。
对于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阶段,央国企的作用在提升。而对于AI带来的变化,我们认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已不适合我们这类风格的投资者再持续介入。
风险上,我们需要防备来自于美国的衰退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而国内宏观经济目前在改善中,系统风险在下降。由此可见,蓝小康的投资观点也符合中欧基金一贯的风格“用长期业绩说话”,在变化较快的市场中,也许长期的稳定才是更多投资者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