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对象分析区块链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银行间往来业务、票据业务等核心领域的应用,研究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金融科技未来的前景与挑战。(交通银行 寿睿)
(一)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顾名思义即以区块为单位记录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将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形成链式数据结构,通过共识机制选出记录节点,由该节点决定最新区块的数据,其他节点共同参与最新区块数据的验证、存储和维护。区块链技术拥有对等传输特质,通行体直接在对等体之间发生,而不是通过中心节点。数据一经确认,无法删除和更改,只可进行授权查询操作。基于以上运行方式,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去中心组织化、可追溯等特征。
(二)区块链应用场景
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于它的研究和探索遍及民生各个领域,例如教育、就业、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等等。然而区块链技术并非无所不能,它仅适用于部分应用场景。一是应用场景需具备良好数据基础、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基于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及多方写入的数据机制。若写入方与现存的数据来源方利益一致,不存在信任问题,或存在可信赖的第三方,则区块链技术不适用。二是信息的公开范围决定技术模式。公有链允许任一节点加入,信息对全系统公开;联盟链允许认证后的机构参与共识,信息根据共识机制进行局部公开;私有链只适用于限定机构之内。三是业务涉及价值转移、数据管理或授权管理等。价值转移类业务涉及数字资产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如支付(跨境与银行间)、信贷(供应链融资、企业融资)等;数据管理类业务涉及信息在区块链上的记录,无资产转移,如跨境贸易等;授权管理类涉及数据访问及共享,如征信系统等。目前,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领域包括支付、清算、信贷、贸易及征信等。
(三)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拓展性大等优点,在金融行业及其他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在商业银行方面,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例如瑞银、高盛、摩根大通等都在积极参与并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中国的商业银行也不甘其后,一直致力于结合我国金融实践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中应用的场景、方法、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2016年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IBM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系统,并顺利在真实环境中执行了上百笔交易。该项目的实施利用超级账本架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真实的生产环境,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了将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发布到区块链技术平台。同年5月,中国平安宣布与国际顶尖金融创新公司R3CEV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加入该区块联盟的金融机构。中国平安将与全球四十家以上知名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金融服务行业开发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而中国工商银行顺利投产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并采用白名单方式在内部进行试运行,首次在北京及上海的实际生产环境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中国农业银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完成了国内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下文将从商业银行的核心领域展开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
1.支付结算业务
支付结算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业务中应用的典型即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节约了货币发行及流通成本,提高了货币交易及投资效率,使交易便利且透明。目前形成的主流数字货币可嵌入区块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法定货币进入区块链,形成法定的数字货币;第二种是能够与法定货币进行交易和兑换的虚拟币;第三种是依托某种资产来发行数字货币,包括国家以某种资源为依托发行资产币、企业以某种资产为依托发行数字货币。以数字货币应用的典型——跨境贸易支付为例,其采用的是第二种嵌入方式。该方式通过将跨境贸易支付挂在区块链上,省去汇款行、代理行、汇入行的中间操作环节,以虚拟数字加密货币为中介实现买卖双方点对点交易。具体来讲,就是先将汇款人所在地法定货币转换为数字货币,再在收款端由收款人把数字货币转换为收款人所在地的法定货币,这一过程可突破地域障碍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用价值交换。在中国,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的成熟,逐渐为法定数字货币奠定了基础。2020年4月,央行披露即将发行名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开始在多地进行试用。与比特币等虚拟币种相比,数字人民币是法币,与法定货币等值,具有极高的效力及安全性。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我国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更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而目前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正迎来新一轮建设周期。由于银行业在金融领域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科技赋能银行业,对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有效融合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要重点提到的是数字货币交易安全性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的公私钥构建节点间的信任以保障数字货币交易的安全,在交易比特币的过程中可见一斑。一方面是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公私钥对数据存储和传输进行加密解密,即通过私钥解密出对应的公钥,通过公钥验算出比特币交易账单中交易数据与交易过程中使用私钥签名的是否为同一人操作,最后每笔交易生成一个数字签名且该签名是随机散列的。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有唯一的历史交易序列,整个加密过程不可逆转, 从而保障交易的安全完成(下图)。而在交易双方的隐私保护上,银行对受信任第三方的信息访问有特定的隐私限制级别,而区块链借助公钥加密技术使得比特币可以通过对公钥匿名避免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的暴露。此外,作为附加的防火墙, 用户可以在每次交易中都生成一个新的密钥对,防止交易不被追溯至一个共同的所有者。
银行间往来业务指以私有链为技术基础搭建的银行间业务合作平台。不同银行之间的往来业务包括跨系统转汇、同业拆借、银团贷款等。 以银团贷款为例,私有链技术让所有参与者处于一个内部开放的共享平台,对进入私有链的借款人进行以上合规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全网广播,可省去不同行业务交接等费用。 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特征,对借款人/贷款人身份进行识别,进一步利用脚本将保证人担保信息写入智能合约,一旦贷款人满足不能还款条件,合约就会自动执行。 此外,各参与行利用私有链能及时掌握贷款人和借款人的经营财务信息变动情况。例如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三家商业银行目前在运行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思维,共同设计、共同开发的资产交易联盟链平台,用于国内福费廷资产的二级市场交易。
3.票据业务
虽然电子票据业务在市场上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法律制度滞后、与纸质票据转换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市场上70%的汇票业务仍然采用纸质汇票完成交易。然而纸质票据带来的操作风险明显大于电子票据,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可以极大地化解此风险。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逆向修改、透 明性、容错性特点,这意味着在区块链上进行票据交易 时,节点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的数据形式的内容一 经写入便不可篡改且公开透明,同时一两个节点出现错误也不影响其他节点的正常业务操作,而只有形成51%以上节点的控制才有可能对票据交易内容做出修改,这几乎不可能做到,从而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在纸质票据交易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填写易出错、票据易损坏以及被修改等问题引发的道德风险。再者,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其所采取的复合记账方式能够保障所有转让交易过程按顺序排列、透明 可见;同时非对称加密算法又增加了交易的安全性。
2017年,赣州银行与深圳区块链金服建立联盟,共同推出“票链”产品,通过创新的模式提供高效便捷的票据融资服务。赣州银行作为票链平台银行联盟的第一批节点银行之一,积极推进双方合作进展,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试水区块链金融的城商行。
2016年底,浙商银行发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在移动客户端签发、签收、转让、买卖、兑付移动数字汇票的功能。除了可以降低多方参与部门的成本,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以数字资产的方式进行汇票存储、交易,且不易丢失、无法篡改。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客户,签发、签收、转让、买卖和兑付移动数字票据等业务均可在移动客户端实现。浙商银行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移动数字汇票产品在 2017 年 1 月正式启 动并完成首笔交易,标志着“区块链”概念在银行核心业务中实现应用。
2017 年,江苏银行发布了“苏银链”,这是由江苏银行自主掌握的联盟链。以往银行所关注的持票客户的身份认证、 信息完整性以及银行同业之间、银行和公司客户之间的信息 信任,都有望在这一技术的推动下一并解决。2017 年 3 月, 江苏银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催化了超级积分概念的诞生,江苏银行在已经上线的“串串赢”营销云平台上推出了“苏赢豆” 这一超级积分区块链。2017 年 11 月,江苏银行和无锡农村商 业银行完成了首笔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的合作, 标志着江苏银行区块链技术由实验阶段转向商业应用。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用于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征信系统等,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区块链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实际应用及落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技术瓶颈和社会质疑。而在商业银行,与安全性及客户隐私保护相关的技术制约被列为重点考虑因素之首。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法律和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果没有完善的与之配套的法律文件对交易相关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辅以一定的技术、方案设计和手段对区块链上的各项交易行为进行监管,区块链技术将无法得到长足的健康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在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参与国内外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讨与合作,通过沟通与协作来实现技术应用。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出台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的政策,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款,为区块链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