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祝安康,中秋贺快乐,清明寄哀思,七夕慕少艾,重阳敬长辈,除夕庆团圆……随着传统文化习俗的不断回归,对于不同的节日,凸显出各自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并传承和衍生出不同纪念方式。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与春节、元宵、中秋、重阳这些强调欢乐的日子相比,端午更有一份肃穆之意。
这个节日里,人们吃粽子、划龙舟、喝菖蒲酒、沐艾草浴……有非常多的仪式,也有非常多的传说。浓厚的纪念色彩,来自于端午丰富的起源与内涵。
关于端午的起源,最大众、广泛的版本这样描述,端午是对战国时期投江殉国的楚国大夫屈原的纪念。楚国人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水的鱼吃掉,就向江中投入许多糯米的食物。慢慢地就成为了粽子的来源,人们以此纪念屈原的忠义高洁。
屈原之外还有勾践。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的十年中,用划龙舟的方式操练水军,让吴国人觉得他们整天不务正业,没有任何的复国之志。最终在敌人对自己低估的情况下,越王赢得了战争。人们在端午这一天赛龙舟,被认为是纪念勾践的胆识与才智。此外,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周处等各种说法,而这些人都是在数千年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事迹的存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这些传统节日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也折射出伴随国家实力不断增强而带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虽然,端午节所承载的传承和内涵在变化,并且可以预见还将越来越丰富。甚至“端午”这个名称其实也在演变。“端午”最初作“端五”,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中有记载,“端五之号,同于重九,角黍之事,肇于《风俗》。后世以五字为午……”《野客丛书》也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的说法。
在传统文化中,“五”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中国人钟爱“五”已有千年之久,以“五”为名的都是好词。比如,“五”是源自图腾精神的崇敬五行、五龙;“五”是对重要事物的表征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五”是对美好事物的表达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五”也是好酒的字头,比如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酿造而成的“五粮液”,每逢佳节都是中国人团聚和宴饮不可或缺的存在。
作为一个接地气的民族,“民以食为天,食以饮为先”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和烟火气的组成部分。以五为名,祈福安康。在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里,除了粽子、龙舟之外,还有一种与五粮液天作之合的默契。端起一杯五粮液,感悟舌尖的平衡与美好,表达心中的祈福与安康,也祝愿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永远有一缕浓香与之相随。